手机版 改過遷善網
◎記者 何奎
據統計,目前有53家非上市壽險公司披露2024年業績情況,合計實現淨利潤超260億元,近八成公司實現盈利。而2023年有過半非上市壽險公司虧損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近兩年壽險公司業績出現大幅波動,主要是投資表現左右險企盈虧,反映出壽險公司對利差的高度依賴。未來,壽險公司應調整利潤結構,提升死差和費差對利潤的貢獻占比,回歸風險保障本源。
53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合計盈利超260億元
截至2月7日,53家非上市壽險公司披露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,當年合計實現淨利潤超260億元。其中,36家公司實現盈利,共計約340億元。
2024年盈利超億元的非上市壽險公司有28家,其中泰康人壽實現淨利潤約146億元,穩居榜首。中郵人壽和中意人壽緊隨其後,分別實現淨利潤約92億元和13億元。
13家非上市壽險公司虧損金額超億元。其中,2家“銀行係”險企均虧損超10億元,分別是中信保誠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。
投資成盈虧“勝負手”
利差一直是壽險公司主要利潤來源,因此投資是決定險企盈虧的“勝負手”。
“2024年資本市場表現較好,我們基本滿倉抓住了三季度末行情,為實現全年盈利打下基礎。”上海一家中小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透露。
2024年,累計上漲約14.68%。資本市場表現較好,為險企投資貢獻不少收益。在披露數據的53家非上市壽險公司中,去年投資收益率超5%的有18家,綜合投資收益率超10%的有20家,均較2023年大幅增長。
部分非上市壽險公司業績欠佳,也與投資表現直接相關。2024年投資收益率低於3%的有7家,其中6家為虧損險企,如虧損超10億元的中信保誠人壽,投資收益率僅2%。
利潤結構亟待優化
近2年非上市壽險公司業績大幅波動,背後是對利差的高度依賴。壽險公司獲利主要依靠利差、費差、死差,俗稱“三差”。據悉,大部分壽險公司超九成利潤依賴於利差,即投資收益與資金成本之間的差值,因此險企投資表現往往就決定了其業績表現。
有業內人士認為,在當前環境下,壽險公司投資麵臨的不確定性增加,容易導致業績大幅波動。因此,壽險公司過度依賴利差的現狀需要改變。未來,壽險公司應調整利潤來源結構,提升死差和費差對利潤的貢獻占比,回歸風險保障本源。
“改變壽險公司利潤來源結構,關鍵要在負債端進行調整,對經營、產品、渠道轉型等進行深度思考。”上海一家大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一方麵要降低剛性成本保單的銷售占比;另一方麵要降低渠道費用和運營成本等。
上述負責人表示,尤其是費差,大部分壽險公司為了衝保費規模,在渠道上投入大量費用如傭金等,導致公司出現費差損。“高昂的運營成本、管理成本也拖累了險企經營。未來,險企要做好費用成本管理,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水平”。